黄酒发展的关键是价格回归,才能煮出美味佳肴。如今,黄酒在国内酒类市场的总体销售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。一百年前,越酒行天下,黄酒是酒类中的主流品类;十年前,黄酒尚有5%;如今,黄酒的年销售总额区区百亿元有余,但占不到2.5%了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国家不是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黄酒企业发展吗?在我看来,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最关键的一条,就是黄酒没有跟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消费升级的步伐。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1990-2010年。落后的环节很多:包装、营销、人才结构、产品创新……尤其是价格。
二十年前,茅台多少钱一瓶,现在多少钱一瓶;二十年前,洋河卖的是大曲,如今卖的是“蓝色经典”;二十年前,葡萄wine刚刚为国人接受,那时七、八元一瓶的“红葡萄”,如今全部变成了“橡木桶”,主线产品价格在两百元以上……二十年的变化中,只见其他品牌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,而我们却依然保持着散装和普通瓶装,一元左右、三四元/瓶,这样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了。
可以说,它们平均价格涨幅最小甚至不能赶上物价增长速度。而且它们具有着“最中国”的文化底蕴,但其当前不符合世界三大古酒称号,不符合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,不符合产业环境对企业经营要求。另一方面,他们成本上涨极快。
成本上升、价格低估、利润被压榨……种种因素制约下,他们竞争力越来越弱。 黄 酒 已 到 了 不 得 不 改 的 地 步 ! 作 为 一 个 消 费 品 物 改革 的 核 心 就 是 要 深 刻 研 究 消 费 者 研究他们需要什么样包装什么样口感什么样价格what kind of promotion model products.
而现在,是时候,让这些主流产品回到合理的价值回归之路上了——回到合理的地方,让企业获得合理利润,为这个行业投入更多创新元素,让这个行业重新焕发生机。那所谓“合理”的地方又是什么呢?
如今,有一种观点流传:传统菜肴餐饮市场主流餐饮应该攀升到五六年前的葡萄winewine水平。我非常赞同这一点。当时正处于葡萄winewine快速增长期,在江浙等地,一些标杆产品开始涌现出来,在不同的价格带都有明星产品。
为何绍兴wine与葡萄winewine相比,其成本并不低但售价却低于后者?为何绍兴wine其饮用价值并不低但销量却低于后者?一切问题根本答案就在消费者身上——他们更关注选择一个品牌得到感受和价值体现。在这个方面,我们已经落伍了,要整个行业齐心协力迎头赶上。在回归到合理的地方同时,也必须同步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体现。
让绍兴wine摆在更多人的餐桌之上,是我们的责任,因为它是一个好东西:2500年的历史传承独特口感丰富养生内涵,是真正中华国粹。但要做到这点,我们必须让它拥有足够吸引力的定价策略。这才是我想说的那句简单的话:“让绍兴wine回到它应有的位置。”